[專案管理] 品質管理中的管制圖及USL, UCL, LCL, LSL 等定義

[專案管理] 品質管理中的管制圖及USL, UCL, LCL, LSL 等定義

在品質管理中,「管制圖」(Control Chart,也稱為「品質控制圖」)是一種用來監測和分析製程是否穩定的工具。它是統計製程控制(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, SPC)的一部分,旨在幫助組織了解其製程的變動性。

以下是相關的定義:

1. **UCL (Upper Control Limit) – 上控制界限**:

   – 管制圖中的一條界限,代表製程的上限變動性。當數據點出現在此線之上,通常表示製程可能存在某種非隨機的特殊因素,使製程偏離了正常運作。

2. **LCL (Lower Control Limit) – 下控制界限**:

   – 與UCL相反,它代表製程的下限變動性。當數據點出現在此線之下,也可能表示製程受到某種非隨機的特殊因素的影響。

3. **USL (Upper Specification Limit) – 上規格界限**:

   – 定義製程產出的最高可接受值。它是基於顧客需求或內部標準設定的,而不是基於實際製程性能。

4. **LSL (Lower Specification Limit) – 下規格界限**:

   – 定義製程產出的最低可接受值,同樣是基於顧客需求或內部標準。

UCL、LCL、USL、和LSL 這四個界限常常出現在品質控制的文獻中,且它們與製程和產品的品質特性有關。為了對它們進行排序,我們首先要了解它們的意義:

– **USL (Upper Specification Limit) – 上規格界限**:是產品或製程的最大可接受界限。

– **UCL (Upper Control Limit) – 上控制界限**:是製程變動的統計上界。

– **LCL (Lower Control Limit) – 下控制界限**:是製程變動的統計下界。

– **LSL (Lower Specification Limit) – 下規格界限**:是產品或製程的最小可接受界限。

一般來說,為了確保製程在規格範圍內運作,UCL 和 LCL 應該位於 USL 和 LSL 之間。所以排序通常如下:

1. LSL

2. LCL

3. UCL

4. USL

需要注意的是,這種排序是基於通常的製程和規格設定,但在實際應用中,特定的製程和產品可能會有所不同。最重要的是,製程的控制界限(UCL 和 LCL)應該總是在規格界限(USL 和 LSL)之內,以確保產品品質。

**品質失控**:

當製程的數據點超出管制界限(UCL 或 LCL),或者當數據點展示出某種非隨機的模式(例如,連續的上升或下降,或者交替上下等)時,我們說製程「失控」或「品質失控」。這表示製程可能受到某些特殊因素的影響,而不只是隨機的、自然的變動性。在這種情況下,製程需要被檢查和調整,以確保其回到正常運作的狀態。

總之,管制圖是一個強大的工具,可以幫助組織持續監測製程性能,並及時識別和解決任何潛在的品質問題。

七點法則及相關的控管措施

**七點法則 (或七點趨勢法則)**:

1. **連續七點在中心線的同一側**:這表示製程可能有持續的偏移,不再是一個隨機的過程。

2. **連續七點持續上升或下降**:這可能表示製程有一個趨勢。

3. **連續六點持續遞增或遞減**。

4. **連續十四點交替上升和下降**:這可能表示製程存在周期性的變動。

5. **連續兩點超出同一側的管制界限**。

6. **連續四點中的三點距離中心線相同距離或更遠**。

7. **連續十五點在中心線的兩側,但都在1標準差之內**:這可能表示製程過於集中,需要檢查是否有潛在問題。

**建議的品質控管措施**:

1. **確認數據**:首先確保所收集的數據是正確的,沒有人為錯誤或儀器誤差。

2. **檢查製程**:檢查製程的每一步,尋找可能的特殊因素或變動。

3. **培訓員工**:確保員工知道正確的製程操作步驟並且妥善執行。

4. **調整製程**:如果確定製程有偏移或趨勢,可能需要進行調整以確保製程回到正常狀態。

5. **更換物料或設備**:若發現某些物料或設備可能是失控的原因,考慮替換或修復它們。

6. **更新標準作業程序**:根據製程分析的結果,更新標準作業程序以確保一致性和品質。

7. **持續監測**:即使問題得到解決,也應持續監測製程,以確保其持續穩定。

當製程出現失控的跡象時,需要快速採取行動,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,並進行適當的糾正措施,以確保產品或服務的品質。

專案管理相關討論文章:


已發佈

分類:

作者:

標籤:

留言

發佈留言